索引号: | 675490773/2022-00170 | 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 ||
发布机构: | 党政办公室 | 文号: | 连开委〔2022〕40号 | ||
成文日期: | 2022-07-14 | 发布日期: | 2022-07-14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41208号提案的答复 |
致公党: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华药港产业学院助力医药产业高质联动的集体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连云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产值617.7亿元,医药制造业应税销售562.9亿元,培育了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康缘等一批行业领跑者,建成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手术用药、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等六大生产基地,已形成以中华药港为核心“一核多极”协同错位发展的医药产业新格局。近三年来,获批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国家级2项。全市共有17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省68%、全国18%,居全国市级首位。连云港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9.8%,居全国开发区前列,医药产业基地连续三年获评最高等级的国家五星示范基地、全省唯一。
当前,全市正以“港城特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为目标定位,推动千亿级“中华药港”加速崛起。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发挥人才助推作用,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吸引优秀医药产业人才智力要素加速聚集,助力中华药港加快打造国际化医药产业高地。
一、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一是出台人才新政2.0版。打造市人才“1+6”政策体系,解决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问题。在市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有序增长,2022年已安排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全面保障人才各项政策落地。
二是构建引才育才机制。制定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聚才育才的九条措施》,开展生物医药“产才融合、双链驱动”专项行动。围绕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建设高层次人才离岸孵化基地。构建医药产业联动引才机制,开展产业组团招才引智活动,赴医药类重点院校定点引才,释放连云港医药名片效应。
三是建立人才创投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4支市级人才创投基金,其中连云港医药人才创投基金规模达2.7亿元,已完成中科院、复旦等4个医药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投资,拓宽了资本引才渠道。
二、大力推动高端人才集聚
一是成立产业党建联盟。市开发区紧扣“产才融合、一体推进”导向,聚合区内医药企业30余家,成立新医药产业党建联盟。依托中华药港核心区,高标准建设6000平方米联盟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发布“产业15条”“党建12条”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定向扶持政策,把党建引领深度融入医药产业。
二是打造“自贸蓝智湾”。市开发区深入实施“自贸+人才”领航工程,以“自贸集聚人才、人才引领自贸”为切入点,打造“自贸蓝智湾”国际人才街区。目前,已完成人才会客厅、形象宣传片设计制作单位比选工作,相关空间、脚本设计工作初稿已完成。
三是迭代升级人才地图。以人才大数据为切入点,建设完善我市医药类人才地图。摸清医药人才家底,分析医药人才流动宏观形势,做到医药人才来源清、分布清和底数清,进一步发挥数据的决策支持和引才导向功能,以灵活开展医药人才需求对接,提高招才引才精准度。
三、持之以恒做好人才服务
一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强化与重点医药类高校与企业合作机制,放大以豪森等药企为代表的就业见习基地效应。市教育局举办首届中华药港校企合作研讨会,市科技局举办高校院所服务苏北五市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花果山英才双创周—科技成果产学研对接会,支持康缘药业建设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外国专家工作室,医药领域外国专家工作室累计达8个。
二是用好省人才服务云平台。立足省人才服务云平台,实时更新我市医药人才需求、政策、项目,组织医药产业人才积极参与各类人才重点工程申报,着力服务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擦亮“中华药港”医药人才集聚高地招牌。
三是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集成。市人社局建成人才“专员、专窗、专网和专线”,做好人才公寓、人才购房券、人才综合补贴、连云港籍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评选表彰等等各项人才服务工作。通过打通数据壁垒、后台大数据比对核查,实现待遇补贴指尖申请、审核,提升人才幸福感。
展望未来,中华药港作为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和服务产教融合的枢纽,实质上已经具备产业学院的职能,尤其是下属事业单位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其主要定位是产业基地、成果转化中心,能够较好地实现药港企业和医药类高校有效对接。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产教互联平台功能,以“千亿中华药港”为目标引领,全力打造全省医药产业第一高地。
一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加大国家、省级人才工程、市“花果山英才计划”、市“521工程”、开发区力达英才计划、国际医药技术大会等活动的组织实施力度,构筑国际化的人才交流、技术合作、项目对接平台,加快医药领域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据医药产业链“卡脖子”环节技术需求,持续推进实施“揭榜挂帅”制,引进、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医药领域高端人才。加快推进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中华药港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投入运营,引进符合省、市双创人才计划的高端人才项目入驻。加大支持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两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临床医学、中药学专业建设。加快推进“自贸蓝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建设,加快打造具有自贸特色、港城元素和创新韵味的全市人才工作对外展示窗口和承载各类人才的优质载体。
二是加强科研平台载体建设。依托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整合政策资源,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打造以医药龙头企业为主体,医疗机构、创新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协同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形成医药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强医药产业公共基础平台建设,建设医药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三站三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为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人才培养搭建医药创新人才聚集平台。
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体系。围绕中华药港高质量发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广泛征集医药领域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筛选专业和成果契合度高的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医药行业顶尖人才团队,持续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推进江苏海洋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产学研合作新平台。加大赛事引才力度,持续举办“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连聚英才·智汇港城”高校行等活动,促进高校人才、技术与企业的全面对接和协同发展。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2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