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区人社部门紧紧围绕省、市、区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园区人才“十个一工程”要求,优化人才环境,聚焦提升人才引进精准度、人才培养梯度、人才服务满意度,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聚力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为园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凝聚人才引领与创新推动的力量。
一、提升人才引进精准度。紧扣“三新一高”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立足“产才融合、一体推进”导向,实现“人才+产业”“人才+项目”双招双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完善《关于加强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等一揽子政策,对高技能等人才给予定向扶持。不断优化人才项目遴选标准、引导人才争先评优,2020年,兑付各项人才扶持奖励资金1500余万元,人才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二是多渠道发力,拓宽聚才半径。配合省、市“优秀学子看港城”“连聚英才、智汇港城”等活动,吸引高校院所毕业生、专家学者深入了解开发区、认识开发区,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与开发区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双师联合培养人才。三是创新形式,提高引才效率。开展“一带一路”招才引智系列活动,举办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专场招聘会,深化人才定向招引。综合运用“连云港经开区人力资源” “开发区人力资源网”等线上招聘平台,开展“云就业 职为你”线上专场招聘活动20场次,线下流动招聘活动9期,实现新增就业3420人。
二是提升人才培养梯度。围绕我区重点产业人才计划,实施精工强匠“筑基”、专技人才“育林”高层次人才“领航”三大培育工程,突出人才与产业匹配度,变“被动等才”,为“主动育才”。一是夯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力达工匠”培塑工程,构建“334”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一些赛事,提升企业人才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分类推进入职培岗、技能提升培训、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等,逐步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二是夯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发文、网络媒体推送相关政策问答,结合“三送三促一承诺”为企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职称晋升、职称制度改革、评价标准、申报流程等宣传,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专技人员积极成长。抓好人才调研慰问,博士后工作站和留创园日常管理。三是夯实高校毕业生人才队伍建设。结合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打造与开发区产业紧密的高职院校“人才E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纳入我区资源库,与之一一建立网格员,搭建微信群,并在区人力资源网站上构建可视化、动态化、实时化管理的“人才E库”,实现企业意向合作高校或机构一键精准查询。
三、提升人才服务满意度。开通人才服务“直通车”,将人才服务数字化,为人才提供更加高效精准、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务,同时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高质服务环境。一是织密人才“服务网”,建立健全“人才之家”信息系统、实体化运作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人才服务限时办结、督察考核、绩效评价三项制度,提升服务质量。精准对接高层次人才需求,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主动下沉服务,提供项目申报、职称评定、创业辅导、健康体检等一条龙专属服务,保障扶持资金及时兑付,确保新政红利落地落实。二是打造见习“金名片”。根据开发区“三新一高”产业发展特色和青年就业见习需求,打造一批能够持续提供一定数量的见习岗位,规模较大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才见习基地。定期开展交流座谈会,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管理型、技术型和智能型的见习岗位不少于1000个,见习不少300人,实现人才见习需求与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的有效衔接。三是当好人才“好管家”。组织开展“三送三促一承诺”主题活动,上半年走访企业80余家次,建立“重点企业人才联络员制度”,启动网格化人才服务模式,为区内重点企业人才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