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75490773/2024-00003 | 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函 | ||
发布机构: | 党政办公室 | 文号: | 连开委函〔2023〕56号 | ||
成文日期: | 2023-07-24 | 发布日期: | 2023-07-24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42023号提案的答复 |
杨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中华药港优势,促进我市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年”。连云港正以打造“中华药港”为新起点,紧扣“港城特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千亿级医药园区目标定位,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中华药港影响力。为此,我市出台了多项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注重创新、吸引人才,持续放大中华药港产业集聚优势,助力我市新医药产业高质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1类新药累计获批数量20个。市开发区作为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重点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10%。市开发区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位居2022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第6,连续三年被工信部评定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医药)示范基地(江苏唯一)。2022年,我市与泰州、无锡三市联合打造的“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成功入选全国第三轮2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代表着我市医药产业发展成功迈入国家队序列。
一、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一是开展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制定《连云港市生物医药产业强裢补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全面发挥我市医药龙头企业、产业化配套优势,以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上市生产为关键抓手,强化跨部门协同和全产业链发力,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完善创新型企业孵化机制,创新研发合作模式,优化研发、上市生产支持政策,大力实施八大工程,切实提升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医药产业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二是推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华药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科学评估前期政策基础上,结合新形势及我市实际,制定出台新一轮医药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重点扶持我市医药企业开展创新药品研制、再评价研究、高端医疗器械研制、拓展国际业务等项目建设。2022年度组织申报市级重点产业新医药类项目,共评选出6家企业18个项目,兑现奖励资金7343万元,强力支撑我市医药产业研发创新、项目招引。三是做好强优企业培育。围绕恒瑞、正大天晴、豪森、康缘、德源、诺泰等强优企业,定期开展企业调研、问题梳理、政策资金争取等工作,充分利用强优企业服务群、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宣传省市推动经济运行率先好转措施政策,向企业发放政策实施细则,累计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超百次,帮助诺泰医药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专项指导恒瑞药业申报省战新专项资金。帮助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公司申报省“双创团队”。
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一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出发点,全力帮助企业打造创新平台,提前谋划,高分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验收工作,争取省发改委将我市三家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相关情况报至国家发改委,为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下基础。恒瑞、正大天晴、豪森、康缘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恒瑞位列第32位。2022年中国医药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恒瑞、正大天晴、豪森、康缘分别位列1、2、8、36。二是加快医药特色园区发展。支持以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为载体,申报中央外经贸第二批提质增效资金,分配给江苏扶持资金约1.3亿元,已推荐南京、苏州、连云港3市联合上报。我市争取资金约4000万元,拟在外贸型医药企业扩大再生产、现代中药企业推动国际化、医药创新发展接轨全球标准等方面实施提升。三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医药行业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康缘)。获得省科学技术奖29项,其中项目奖22项,企业技术创新奖6家,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吕爱锋)。荣获省首届科技创新发展奖4项,其中优秀企业3家(恒瑞、天晴、豪森),先进个人1名(肖伟)。
三、人才战略深入实施,政产学研合作加强
一是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恒瑞医药、康缘药业、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德源药业、中金玛泰、苏云医疗、诺泰澳赛诺、杰瑞药业等药企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康缘药业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后工作站、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省内率先出台博士后新政,加大对企业博士后支持力度,给予两年16万生活补贴。同时开展市级博士后评估,评估优秀的给予奖励。2022年,25人获批博士后生活补贴,29人获批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涉及495万元。二是组建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针对当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两项目标任务,邀请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的知名专家组建科技镇长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派出单位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优质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助力我市人才引进、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搭建,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助推产业配套持续完善。省药监局审评核查连云港分中心、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连云港检验室投入使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设立省级药政服务机构。江苏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全力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苍梧第三小学、新海实验中学开发区校区、新海高级中学开发区校区等优质医院、学校落户中华药港核心区,蒸汽、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华药港产业集聚优势,助力我市新医药产业高质发展。
一是提升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探索实施市级基础研究计划,加强基于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原研药研发,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和传统名中药二次开发,不断提升我市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推进“中华药港”建设,引导现有企业加大对海洋药物研发力度,加快海洋药物筛选、药靶蛋白和海洋药物合成技术攻关,推动创新药物及海洋现代中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卫生、健康等社发领域企事业单位申报省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推进医药创新载体建设。坚持“创新”理念不动摇,在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专项中继续对新医药产业进行扶持。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利用国家和省相关专项,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重点攻关,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加快构建医药领域国家、省、市三级实验室体系,推进“中华药港”创新载体建设。与省产研院共建企业联创中心,推动市一院精准医学市级重点实验室在开发区布局;支持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和骨干企业联合共建研发机构,积极争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落户我市。支持医药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三是深化医药领域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华药港”内医药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引进医药领域专业性对外科技服务机构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开展跨国技术转移业务,更好地服务我市医药企业创新国际化需求。加大赛事引才力度,聚焦医药产业,持续举办“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进重点项目落户我市。加大国家、省级人才工程、市“花果山英才计划”等活动组织实施力度,指导药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集聚优势创新资源。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