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75490773/2024-00336 | 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
发布机构: | 应急管理局 | 文号: | 无〔〕号 | ||
成文日期: | 2024-11-13 | 发布日期: | 2024-11-13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持续优化社会面小场所治理模式,纵深推进社会面小场所治理行动 |
小场所关乎着大安全,每一处小场所都是安全生产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开发区共有12类社会面小场所1700余家,经营业态复杂,是安全生产监管上不易打通的神经末梢。四月份以来,区安委办依托社会面小场所治理系统,不断优化和创新监管模式,纵深推进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行动,着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扣紧安全审查最后一环。
一、实时管控,用好系统数据
为加强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区安委办实时管控数据,通过对系统录入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把有疑问的场所和区域进行记录,一方面与街道工作人员点对点交流了解详细情况,另一方面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区3个街道的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复核,现场考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街道督促落实整改,有效地弥补了街道和社区工作中的漏洞,确保了社会面小场所信息录入和巡查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餐饮、商超、旅馆等重点场所,不定时抽查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燃气设备是否符合标准,督促各场所的经营者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小场所安全治理实现从局部改善到全局优化转变。
二、区街联合,现场帮扶指导
区安委会出台《开发区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责任清单》细化明确了各小场所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强化“两员”管理,举行全区小场所安全巡查员培训一次,全区小场所行业主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人员培训一次,印发小场所常见安全隐患判定标准手册1000余份,强化基层工作人员隐患排查能力。区安委办对全区三个街道依次开展“区街村社”三级联合检查,现场对村社区巡查员开展小场所隐患排查帮扶指导,同时对小场所经营业主进行宣传教育,推动构建安全共治格局,增强经营场所业主和专兼职安全员自主发现隐患、整改隐患的能力。
下一步,开发区将进一步提升社会面小场所治理系统运行质效,不断健全完善小场所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分析研究小场所风险防控和隐患整治情况,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压紧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责任和场所主体责任,逐步推动小场所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转变,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成果厚植安全土壤。